一、班子分工及学院概况
1. 班子成员及分工
刘潇潇:党总支副书记、院长,主持学院行政工作,分管学院财务、人才引进工作;
夏子科:党总支书记,负责学院党群工作,分管学院党建、思政和安全稳定工作;
凌 云:党总支副书记、分工会主席,分管学院学生工作、分工会及关工委工作;
丁德昌:党总支纪检委员、副院长,分管学院科研工作及纪检工作;
周 勇:党总支安全委员、副院长,分管学院教学工作及安全、保密工作;
李进平:党总支宣传委员、副院长,分管学院学科建设、实践教学及宣传工作。
2. 学院概况
2019年元月,由原文史学院与原法学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文史与法学学院。学院现有在岗在职教师69名(含专职组织员1名),其中,有教授职称教师7名,有博士学位教师25名。开办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新闻学、法学及电商法学5个专业,设有文艺学、新闻学、历史学、文艺鉴赏学、大学语文、法学、电子商务及法律7个教研室,目前学生总人数为1520名。
学院党总支现有党员98名,包括教工党员48名(其中,李云安、熊慧两名同志的组织关系目前尚未转入),学生党员50名;分设5个党支部:教工第一党支部、教工第二党支部、学生第一党支部、学生第二党支部、学生第三党支部。
二、近3年工作主要成绩
充分发挥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作用,三年来(两个)学院总体来讲发展迅速,成效显著。文史学院作为校院两级管理首批试点单位之一,较为全面、出色地完成了党建、学科专业建设等各项年度目标任务,考评结果良好;法学学院也在师资队伍建设、国家课题申报、学术基地平台等关键指标方面屡屡获得突破,为促进学校整体发展与办学水平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
1. 紧扣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
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学院班子重视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作用,结合学科建设与专业办学具体特点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探索、健全党的建设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工作机制,努力培植和打造新时代文史与法学学院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色。
——依托地方,彰显“湘西北”区域历史文化特色。“地方高校”理应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立足地方是本分,服务地方是使命。湘西北地处洞庭湖滨,素有“鱼米之乡”和“天下粮仓”的美誉,衣食往来独具湘楚文化质地,人文风情尽显区域灵动个性。依托这一资源优势,各学科、专业主动服务地方,在地方文献整理、区域文化利用、法律援助与服务、民俗遗产发掘、教育特色培植、新闻事业发展、文艺评论及方言调查、招生就业等各方面力图有所建树,以此反哺人才培养与本科教学,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学术与人才支持。
——面向需要,重拾师范教育特色。学院师范教育有良好的传统积淀。目前,除法学与电商法学、新闻学专业之外,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专业(含芙蓉学院)所招收学生都属于师范性质;自2017年开始,两个专业每届招收近200名“公费定向师范生”,师范教育及其课程教学、教研教改成为专业办学主导任务。
——强化专业特性,打造学生工作特色。学院一直致力于探索最能调动学生热情,发挥学生专长,激发学生潜能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注重结合专业特性开展学生工作,使学生工作成为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延伸和有机组成部分。
2. 专业办学稳步发展,学科水平得到提升
学院拥有国家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基地、“质量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双万”专业、“国家精品资源课程”系列课程、省级精品课程、湖南省应用特色学科、省重点建设学科、校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拥有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基地、湘西北文化与文艺发展研究中心、湖南省细菌战罪行研究基地、湖南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四个省级基地平台;建有校级数字广播实训室、数字电影电视实训室、录音实训室、湖南文理学院普通话计算机测试机房、湖南文理学院法律实践与服务中心、湖南文理学院模拟法庭、常德市电视台等实验实训基地17个;有教学、科研、实验场地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各种教学设备1000余台,总价值500余万元。
近3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项,省级以上项目185项,市级及横向项目30余项,主持省级教改及质量工程项目15项;发表论文1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0多部;获省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励10余项,其中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
3. 建树“大”学生工作理念,打造“三全”育人新局面
依托学生辅导员队伍,倡导全员参与,开展全程、全方位育人工作,逐渐凸显了文史与法学学院学生工作特色。法学及电商法学专业立足需要,强化实践,开展广泛的法律援助与服务活动,有效提升了自身专业技能。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大学生写作竞赛、师范生技能竞赛等多种比赛和兰芷文学社、写手文学社、中源话剧社、若水吟诵文学社等开展的社团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增强了办学及招生吸引力。历史学专业以培养学生师范能力、史学研究能力为主,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挑战杯比赛,获得国家级研究性课题、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立项,以及省挑战杯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通过政史论坛开展“三尺讲台”活动,提升历史教学技能,通过华夏霓裳社充分展示传统文化魅力。新闻学专业注重采编播业务实践,通过1911影视工作室、白马湖传播微信公众号、第七引力工作室等载体大胆尝试,每有斩获。由周星林教授编剧、“1911”工作室参与拍摄的《辛亥元勋蒋翊武》在各大影院上映并荣获“百花奖”提名。学生拍摄的系列微电影《承诺》、《情书小摊》、《天良》等作品屡屡获奖,为新闻学专业办学赢得良好声誉。
三、近3年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自我剖析
对照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要求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具体标准,文史与法学学院党务、行政各项工作仍然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
1. 执行政治纪律方面
——理论学习缺乏主动自觉。具体表现为,政治理论学习不经常,不走心,基本停留在照抄一通了事的层面,有的时候连规定任务也难于完成,更谈不上结合实际工作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指导自身学科专业实践了。以“学习强国”平台积分统计结果为例,截止目前,600分以下党员人数竟高达20多人,居全校首位,个别党员教师学习积分居然还是0分。
原因分析:作为全校文科主导力量和哲学社会科学主阵地,文史与法学学院理应充当政治理论学习表率,就实际表现来看,对理论学习还不够重视,还比较欠缺较为主动自觉的理论学习意识,其结果,学习成为一种任务甚至负担,往往因为事前多、任务忙而淡化或搁置了必要的政治理论学习。
——主体责任意识有待加强。具体表现为,党员的身份意识、党性观念不强,比较满足于完成既定工作任务,而相对忽视甚至淡忘了先锋模范与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党员干部“一岗双责”意识还不强,比较容易忽视自身所肩负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和使命;总支委员会议召开不经常,主要依托党政联席会来议决和开展工作。
原因分析:我们的所有事业都是“党的事业”,而不是别的什么“事业”。忘却这一点,任何“事业”、任何“工作”就难免要犯低级的常识错误。
——总支工作偏于应对常规事务,相对疏于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比如,对于大是大非问题面前的某些不正确认识缺乏引导甚至斗争;党员学习、党员活动开展不经常;党员继续教育与考察工作没有跟上,致使有的党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甚至出现了像原法学院学工办主任刘林浩那样的违纪、违法事件。
原因分析:党组织主体责任是一种全面责任、首要责任,包括领导责任、教育责任、管理责任、检查考核责任等;忽视责任甚至不负责任,则必定要酿成问题。因此,刘林浩那样的教训是必须深刻记取的。
2. 作风建设方面
——脱离群众,不接地气问题。主要表现为不太注重调查研究,班子成员到教研室、实验室、学生寝室和教室了解师生困难与需求少,与教师交心谈心少,关心老师的诉求不够,主动了解教研室实验室情况少。对于师生主动反映的问题缺乏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由此影响到对于问题的有效处置。
原因分析:这其实就是官僚主义习气在作祟。因为这种习气,使人们习惯了坐在办公室根据文件处理事务,不太注重调查和思考实际需要;对建设与发展的各项具体工作缺乏诚意关注,难于做到深度介入和实际担当。
——动力不足,缺乏创新问题。干部在 OA系统上的阅文量普遍不高,基本依赖行政办公室提供各类工作信息,工作不够主动。在推进学院发展上,缺乏创新精神,主动谋划、认真履职、及时推进不够。在确立学院发展目标、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往往着眼于上级的任务和考评要求,对学院专业办学与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和特色学科方向的凝练与培植等核心工作缺乏深入分析和认真研究。
原因分析:这就是一个境界与作为的问题。作风欠实,境界不高,当然就不会有什么大的进取和追求,当然就只能局限于上级布置什么就完成什么,有什么好的想法往往也只是停留在心动而无行动的状态。
——工作不实,落实不力问题。主要表现是开会多,议事多,布置多,而协作难,推进难,落实难;常常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行动少、落实少,“走过场”、“做虚功”,解决实际问题较少,有的工作甚至在会议传达之后就再也没有了“下文”。
原因分析:这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形式主义问题。做事情如果只单纯为了“维持”、“守摊”,就只会但求无过,应付交差,就不会真正去追根究底,抓铁留痕。
——办法不多,方式简单问题。对师生员工教育引导未能做到细致入微,座谈、辩论、交流、访谈不经常,往往停留在会议传达这一工作层面,希望一蹴而就,追求简单省事;解决问题和矛盾办法不多、措施不力、效果不好;相互谈话、提醒不够经常;主动、深入了解教师不够;深入学生、了解学生不够,关注和介入学生工作不够。
原因分析:这里所反映的实际是一个初心和使命的问题。共产党人,尤其是党员干部始终应该具备一种为民服务意识,同时,在服务要求与标准上,还应该做到全心全意、贴心贴意、真心实意,而不应该是三心二意、懒心懒意甚至虚情假意。只有真正把整个集体放在心里,把全体师生的冷暖安危记挂在心里,才能真正使自己全身心融会到人民群众之中去。
3. 党风廉政建设方面
——对《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相关规定的宣讲、了解、把握还不深入、全面,党员干部落实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履行廉洁自律责任承诺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履行“一岗双责”的自觉性还不够。
——监督机制尚未健全。一是监督制度落实不够,定期谈话制度、各支部定期报告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制度等执行还不到位,党总支纪检委员具体负责的工作小组未能确立,对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缺少必要的督导和监督机制;二是院务公开的范围还不够。公开的多是文件和结果,事前公开和过程公开比较少,教职工关心的热点如干部测评的结果、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还未能完全进行实质性的公开。
——责任考核难以到位。目前,学院还没有建立起科学定量的考核指标体系,对领导班子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难以做出精确的评判,在责任考核实际操作中缺乏规范的程序和有效的依据,因此,责任考核往往无法到位。
原因分析:上述情形比较集中地表现出对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的问题,以为学校仍然是一座“象牙塔”,既不同于政府机关,也不同于企业单位,涉及的权益范围有限,难以滋生腐败。因此,对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对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出现的新变化未能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湖南文理学院文史与法学学院党总支
2019.9.16
(审核:梁佳思)